大宋的科举状元获得者,比明清的状元成材率要高出很多。最后位极人臣的状元郎,有好几位,比如吕蒙正、王曾等等,下面介绍的这位也是。
景德二年(公元1005年)乙巳科状元,乃濮州(今山东鄄城县)人氏李迪。大宋的山东考生真给力,考了这么多状元,给家乡争足了面子。虽说李迪的祖先是河北赞皇,五代时为避战乱才迁到山东定居,但到了李迪这一代,已经是地道的山东人了。
(相关资料图)
李迪在年轻时就比较有才。有一次,他带着自己的文章前去拜访著名文学家柳开。柳开看了李迪的文章之后,大为称奇,连连感叹:“后生可畏,后生可畏!假以时日,你必将成为辅国之干才!”名家就是名家,在这件事情上,柳开真没看走眼。
李迪中状元的时候,三十有四。李迪是个精明强干的官员,处理政务效率很高。他在担任亳州(今安徽亳州)知州时,当地盗贼群发,历任官府不断发兵追剿,但收效甚微。李迪到任后暂息兵马,深入盗贼活动频繁地区微服私访,很快就摸清了盗贼的活动规律。然后,有针对性地派出精锐兵丁,很快便把各个盗贼团伙一一剿灭,将一些作恶多端的盗贼头子斩首示众,一举扭转了社会治安形势。
在出任永兴军知府时,城里有不少无赖子弟,整日惹是生非,民众苦不堪言。李迪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,将几个带有黑社会头子性质的家伙依法逮捕法办,有力地震慑了其他小混混,使他们再也不敢捣乱闹事,社会秩序大为好转。
李迪是个很有人文情怀的官员。他在京城任职时,有一年各地频发蝗虫灾害,不少民众衣食无着。在这种情况下,李迪建议皇帝,拿出自己的私房钱(“请发内藏库”)来赈灾,并减轻或者免除灾区民众的赋税,以使他们渡过难关。由于李迪提意见的方式机智巧妙,使皇帝高高兴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。
有一回,皇帝在召见李迪时,李迪建议他以后到各地视察,不要让各地砍树开道,大兴土木,那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。到了各地,把驿站或者官府衙门宿舍简单粉刷收拾一下,临时住住也就可以了。皇帝倒也能从善如流,指示有关部门按李迪的意见办。
李迪是个敢于直言的官员。有个边防大将名叫曹玮,有段时间,他屡次要求皇帝增派兵力,以固边防。曹玮的请求,引起了皇帝的不满,他认为曹玮这是在为自己的胆怯畏战找借口,就想撤换他。李迪为曹玮据理力争,认为他是据守西北边防的最佳人选,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战将,而绝非胆小怕死之辈。如果将他撤换,必将对边防造成严重影响。日后,曹玮果如李迪所言,在应对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,表现极为出色,打了好几场漂亮仗。
李迪是个姿态很高的官员。宋仁宗被立为皇太子以后,皇帝让李迪给他做老师,并封他为太子太傅(一品)这样的文官最高头衔。李迪认为,前任皇帝没有这么做的先例,自己不能接受这样高的任命,只肯以太子宾客(三品)的身份兼职。奸臣丁渭专权时,寇准被他诬陷罢相。时任皇帝赵恒,想让深得自己信任的李迪接任宰相职务。但李迪以自己资历尚浅、能力不够为由,坚辞不受。后来,李迪被任命为宰相之后,又遭到丁渭的陷害,被撤销宰相职务,发落到郓州做了知州。被发配到地方之后,丁渭依然对他不依不饶,几乎将他迫害至死。
原本是个明白人的皇帝赵恒,到了当政晚期变得不再明白。在他所信任的奸臣丁渭专权时期,史称“朝中正人为之一空”。民间亦有民谣流传:“欲得天下宁,当拔眼中钉;欲得天下好,莫如召寇老。”丁渭垮台之后,王曾做了宰相,李迪才再度被起用。
跟自己的状元学兄王曾一样,李迪也是被刘太后记恨的人物。当年刘太后被立为皇后的时候,李迪曾极力反对。他认为,以刘太后的出身人品,不适合做国母。所以,刘太后在世时,也是打压李迪的一股重要力量。刘太后挂了以后,李迪才被重新任命为宰相。后来,因为与另一个宰相吕夷简闹矛盾,李迪再次丢了宰相官帽,被降职为刑部尚书兼亳州知州。
有一年,西夏李元昊发兵攻宋,宋军大败,损失惨重。壮心未老的李迪,主动要求前去戍边抗敌,但未被皇帝批准。宋仁宗只是任命李迪以彰信军节度使这样的武官最高虚衔,兼任天雄军知府。壮志未酬的李迪,便有些心灰意冷。一年后,以年老体衰为由,提出了退休申请。
李迪以七十六岁的古时高龄,病逝于家中。他去世后,宋仁宗亲自为他题写墓碑,碑文为“遗直之碑”四字,并赐名他的家乡为“遗直乡”。宋仁宗对李迪为人品行的这个评价,够到位。
壹点号谷荻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关键词: